新闻中心

18.3亿!大型电站落户合川 重庆储能“狂飙”

12月2日,北京科锐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就公司在合川区投资建设独立储能电站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该《投资协议书》就公司在合川区投资建设独立储能电站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项目包括重庆市合川区花园独立储能电站(总投资约10.6亿元)、重庆市合川区分布式储能电站(用户侧)(总投资约2.5亿元)、重庆市合川区渭沱独立储能电站(总投资约5.2亿元)以及智能制造基地

这一签约,不禁让我们想到了布局已久的“疆电入渝”。2010年提出“疆电入渝”的构想,到今年5月底,首个“疆电入渝”项目——“新疆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疆哈密至重庆的500千伏明月山-金山线路成功带电投运。

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消息,其实背后是重庆电力能源的一场持久战。

█ 重庆储能“狂飙”

重庆的储能产业“从0100”,建起了百亿新型储能特色现代产业集群。

我们先搞懂一个问题,啥是储能?

简单来说,它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充电宝,把多余的电存起来,用电需求大的时候再放出来。这个听着简单,但背后有个大背景——能源需求越来越复杂,用电高峰的时候电力供应跟不上,低谷的时候又浪费。尤其是像重庆这样的地方,用电的“峰谷差”特别大,这是储能产业需要克服的一大障碍,但也是汪洋的蓝海。


事实上,和北京科锐的合作,并非重庆首次吸引储能龙头企业入驻,重庆储能产业的崛起也并非偶然,从区位优势再到市场空间,这座城市都展现出了得天独厚的吸引力。

1.png

海辰储能车间(图源:今日重庆)


2022年5月,锂电行业龙头企业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 “海辰储能” ),豪掷130亿元投资,也锚定了铜梁区,在这里创建了海辰储能重庆基地。

该基地用地1200亩(约合0.8平方千米),建设有16条生产线和配套设施,用以生产新一代储能锂电池和储能模组,能够开发50Ah、280Ah、300Ah、314Ah等专业化储能电池产品,全面达产后年产值达300亿元以上。

海辰储能的坚定入驻很快为重庆市吸引来了多家储能上下游企业,总投资达到200亿元,让重庆市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铜梁区10平方公里新型储能产业园的布局。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2024年8月,重庆市铜梁区已有新型储能规上企业13家。

两江新区是继铜梁区后,重庆市储能项目的另一个据点。

2021年,江苏清能新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亿元投资两江新区,打造能够完整覆盖氢燃料电池主要应用场景的生产研发基地;2022年5月,重庆市两江新区举行储能产业发展推进会,成功签约引进低碳及储能技术产业化功能平台、航天中电科技全国总部项目、重庆新型储能材料与装备研究院等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约109亿元,涵盖研发机构、总部运营、生产制造等多个业态。

除此之外,万盛经开区长寿九龙坡区西部科学城高新区都是重庆市氢能和储能产业规划布局的核心区域。

为什么重庆对于储能产业的发展如此看重呢?

█ 缺口与需求

说一个冷知识,重庆是缺电的。

重庆市能源局在2024年5月7日发布的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20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一份答复函中这样写道:受能源资源禀赋限制,我市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电力受端省份。加上自2022年来夏季高温天气天数的延长,重庆迎峰度夏电力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2.png


但现代制造业体系高度依赖电力供应,生产线、设备和机械的运转,都需要电力的支持,储能产业的发展也为提升重庆电网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提高新能源消纳水平,降低电力系统的负荷峰值做出了直接的贡献,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除了电力的缺口以外,重庆的发展蓝图也需要这些企业。

重庆位于西南地区核心,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既是物流枢纽,又是制造业中心。这为储能企业提供了辐射全国甚至全球的地理便利。同时,重庆拥有成熟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链,为储能企业提供了广泛的上下游合作机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三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更是为储能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

更重要的是,重庆的储能项目不仅能满足本地需求,还可以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供能源保障。随着人口与产业进一步聚集,能源需求的增长将持续推动储能市场的扩张。因此,重庆在储能产业上的布局不仅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更是为了整个成渝地区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繁荣。

而在《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2023—2027年)》中,重庆市政府对铜梁区所在的渝西地区明确提出了如下要求:“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新高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示范区。” 

 3.jpg

█ 未来

回到事件本身,北京科锐18.3亿的“储能电站项目”,会给重庆带来什么?


首先是直接经济效应。18.3亿的投资会用来买设备、搞建设,还要负责后期运营,这些都能直接拉动一大批上下游企业的生意,比如电池制造商、工程施工队、设备供应商,这对相关产业来说,是实打实的利好消息。


其次是产业升级效应。 上下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将更加明显。


最后是用电效率的提升。 储能电站建成之后,可以更灵活地调度电力,让用电成本下降,电力供应也更加稳定。

后续如何发展,我们持续关注。


原创:西部红土地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